文章已獲36kr授權轉載
原文鏈接:https://36kr.com/p/2694784006155651?channel=wechat
中國汽車,五十年代起步,九十年代迎來變革騰飛,如今早已走入了千家萬戶。2023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4.35億輛,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3480萬輛,新注冊登記量已連續10年超過2000萬輛。于是,“停車難”伴隨著汽車的增長同步出現,也在被一代又一代的新理念、新辦法不斷優化解決。
2012年起,智慧停車1.0時代啟幕,自動識別車牌、停車數據管理等功能逐步出現;2014年起,平臺聯網、線上支付等技術走入停車領域;2019年,《數字交通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將推進車聯網、智慧停車、智能公交、網約車和共享單車等交通新業態的應用促進先進信息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發展以數據驅動的現代交通運輸體系。
“我們15年創立,實際上我認為我到了19年才成為了一個合格的創業者,從整個智慧停車行業來看,我們起步是比較晚的,但是現在我們走到排頭去了”「宜泊科技」的創始人、CEO陳誠對36氪說。成都宜泊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宜泊科技”)誕生于成都高新區,在此扎根成長,現如今,「宜泊科技」的智慧停車服務已經遍布海內外一百多個城市。
36氪了解到,「宜泊科技」自2015年成立以來,已完成多輪融資,最近一起是2021年完成的5600萬元B輪融資。2022年的年初與年中,「宜泊科技」接連獲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與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陳誠坦言,在創業之初,「宜泊科技」曾因為無序擴張導致現金流枯竭,他甚至想過關掉公司,恰逢一家投資公司在盡調途中意外發現了宜泊,多輪調研之后決定投資,這才讓宜泊回歸正軌。
自“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起步,經歷過“險境”又再攀高峰的「宜泊科技」,擁有哪些秘訣?
從精研產品到服務大眾
陳誠介紹道,2019年開始,「宜泊科技」的核心業務確定為“云崗亭無人值守系統”,這標志著「宜泊科技」真正把AI技術融入到了停車場之中。
目前,「宜泊科技」已擁有九大產品體系,致力于提供全方位的智慧停車場服務。云崗亭無人值守系統,由“出口無崗亭收費”、“多樣化自助繳費”、“停車管家”、“24小時遠程崗亭”組成,可實現車主自助停車繳費,降低車場建設及人工成本;車位引導系統,提供視頻車位引導、超聲波車位引導、室內分屏引導、反向尋車,讓車主實現快速停車,幫助車場實現智能管理;云平臺管理系統,落地AI無人收費服務與線上運營結合的新商業模式,為企業提供基于停車大數據中臺的業務管理大腦;車牌識別系統,專業高清攝像一體機能夠保證在惡劣環境下擁有超高識別準確率,還有路側占道停車系統、城市級停車系統、AVP-自主代客泊車系統、充電平臺以及車場營銷增值服務。
“宜泊的愿景是——提供最好的停車服務,有車就有宜泊,所以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圍繞著停車的整個場景。”陳誠說:“出門要開車,那就要停車,首先你需要知道停車場哪里有空位置,我們有停車導航,如果是電車,還可以提供充電服務,去商場購物之后,抵扣打折券繳費駛出停車場,這一系列動作都可以由「宜泊科技」來提供便捷服務,我們是針對‘停車’這個應用場景的各方各面與不同步驟設計出的產品體系和服務。”
「宜泊科技」云崗亭值守中心
陳誠與母校清華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的專家團隊、科研院所協作研發“車場協同”等先進智慧停車技術。“AVP-自主代客泊車系統”就基于這樣的技術,這是「宜泊科技」新推出的產品,目前處于落地試點的階段。基于這項產品,能夠實現極具“未來感”的停車體驗,汽車自動駛入停車場停好,并在離開時自動駛出到上車點。
「宜泊科技」“AVP-自主代客泊車系統”示意圖
實現“AVP-自主代客泊車系統”,首先需要車輛本身的自動駕駛功能,車場的地形圖和動態地圖,系統設計自動駕駛路徑,已經完工的停車場也可以加裝新設備進行改造。陳誠介紹道:“這也是一個迭代升級的方案,即使汽車沒有AVP功能,我們的停車場實時導航也可以告訴你現在哪里有空位,你應該怎樣開過去,這叫做泊車導航,把室外的導航體驗延伸到室內,就如同現在通用的這些路上導航,一步一步去提供便利,并不是只能給自動駕駛服務。”
「宜泊科技」在雄川金融中心第二層地下停車場的數字孿生
目前,到天府新區大悅城、成都火車東站都可以體驗「宜泊科技」的“泊車導航”。陳誠說,無論是超一線城市還是縣城鄉鎮,無論是高端商務區還是老舊居民小區,我們都希望能進入其中,為大家提供停車的便利。
以成都高新為扎根沃土
36氪了解到,「宜泊科技」在成都市高新區創立,在此扎根生長,目前「宜泊科技」的停車服務已入駐國內外一百多個城市,企業已經進入到了精細化發展的階段,每年的營收都有增長,例如2023年完成了50%-60%的增長。陳誠認為,企業的發展離不開成都高新區的幫助。
陳誠介紹道:“自2019年開始,我們每年都獲評了高新區的瞪羚企業或連續瞪羚企業,「宜泊科技」得到了高新區的鼎力支持,我個人有幸成為了首屆的成都高新區杰出青年,高新區方面還推薦我去擔任了成都大運會火炬手。”
值得注意的是,「宜泊科技」B輪融資是由高新區國有控股企業“高新發展”獨家投資。陳誠表示:“成都高新區為我們提供了良好的營商環境和人才供給,同時政府對各項政策的解讀和服務非常落地,能夠為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匹配對應的政策,這些優勢使得成都高新成為追求企業發展和個人理想的選擇地。”他認為,高新區對「宜泊科技」最大的幫助是,為「宜泊科技」開放了很多應用場景,提供了試點應用的城市空間,做了很多宣傳,讓企業從高新區走出去的時候,叫得響名聲,“我有計劃要把我的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都招引到成都來,讓這條產業鏈在成都成型,大家一同在這片沃土上發展。”
順時代大勢推智能泊車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陳誠認為,人工智能、智慧交通、智慧泊車就是“大勢”,「宜泊科技」在做的事情,是順勢而為,并且走到時代浪潮的最前端。
目前,或許還有為數不少的樓宇、社區物業或管理部門認為人工收費看管停車場更節省成本,或者“即使安裝了智能系統仍然要派遣人工看護”。
“這樣的現象其實很正常,我們智能設備的推廣就像是智能手機的推廣一樣,可能一開始還是有人沿用傳統的方法,但這只是時間的問題,從10%到50%可能速度是比較慢的,但是從50%到100%會更加迅速。”
陳誠表示,“目前,使用我們系統的人反饋都是非常好的,我們在推廣,而且也會讓產品更好用。”
推廣方面,「宜泊科技」目前的商業模式是先免費給停車場安裝使用,給到一個明確的用戶體驗,隨后再按照比例收費,比如之前需要三人負責停車場,客戶體驗之后付給宜泊原有人工費用的六分之一即可,以此打開市場,“尤其在十分注重成本的民營企業,目前的推廣可以說是攻無不克,非常順暢。”
技術方面,陳誠說,他自己已經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技術研發,讓產品更好用,比如現在人工智能領域的熱點話題——多模態大模型,他希望「宜泊科技」能夠把握技術的最前沿。“我每周都要求自己必須看10篇人工智能行業的論文,深度投入到與清華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的合作里面。”
「宜泊科技」系列產品
創業路途之中,陳誠與「宜泊科技」經歷過低谷,迎接著風光。「宜泊科技」目前已經進入到了營收正增的精細化發展階段,在業務發展方面,希望有更多各地的合作伙伴加入,實現“有車的地方就有宜泊”;上市方面,有計劃在最近兩到三年的時間里完成股改沖刺IPO;投融資方面,現階段希望結識更多對行業感興趣、有資源的戰略投資方。
“我們的第一要素是練好內功,并不會十分急于去進入資本市場,更重要的是在智能化的大勢之中讓智慧停車行業乘勢而起,讓大家都享受到出行的便利。”陳誠表示,期待與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智慧停車與AI人工智能方面的學術研究機構、行業戰略投資方等深入交流,一同讓智慧停車領域向前邁步。